“煙臺是帶狀城市,能否規劃東西向快速路網”“建議從煙臺大學東門至養馬島建設兩條健身幸福路”“福山區和開發區相接處能否建設高架橋,方便兩區市民出行”……煙臺啟動城建工作“問計于民 問需于民”活動以來,廣大市民積極建言獻策,期待港城更美好。昨日,煙臺市規劃局針對市民關注的交通規劃熱點問題進行了回復。
構建“兩軸三射” 快速路網
問題一:煙臺市是比較典型的長條城市,目前東西向主干路幾乎所有路口均設有紅綠燈,能否規劃快速路網,建設東西向的快速路。
市規劃局:由于自然條件限制,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煙臺逐步形成了東西狹長的帶狀城市空間結構,這種獨特的帶狀組團結構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建設、組織上存在諸多的限制。如何實現東西向交通的快速通達,一直是煙臺市規劃局規劃管理工作中的重點。
2015年,煙臺市規劃局組織開展了新一輪《煙臺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15-2030)》編制工作,規劃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兩軸四聯”快速路網基礎上,綜合用地、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調整等因素,對路網方案進一步優化調整,構建了“兩軸三射”快速路網。“兩軸”作為中心城區的橫向快速客運通道,中心軸為沈海高速-紅旗路-山海路(至外環高速);沿山軸為西港區疏港東路-繞城快速路。“三射”為化工路連接線、西港區及芝罘港的疏港高速連接線。
為深化研究成果,煙臺市規劃局組織開展了紅旗路快速化改造規劃研究、成龍線改造規劃設計、山海路快速化改造規劃研究、榮烏高速市區段快速化改造規劃研究、蓬萊國際機場與市區快速交通銜接等規劃研究工作。
今年,煙臺市規劃局啟動了《煙臺市道路系統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規劃將進一步系統梳理煙臺城市道路網,優化道路等級結構,完善道路交通組織。目前,正在開展《煙臺市道路系統專項規劃》宣傳和公眾意見征集工作,請積極關注參與。
至2030年規劃4條BRT線路
問題二:最近兩年煙臺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東西跨向越來越大,能否考慮建設“煙臺1小時交通圈”,如建立東西快速通道,或者設立東西公交專用線路,以方便市民出行。
市規劃局:在上一版《煙臺市綜合交通規劃》中,就提出構建“快捷、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以城際軌道交通、市域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干道為依托構建市域90分鐘,主城區60分鐘,核心區30分鐘以內通達的綜合交通體系,簡稱“90—60—30”交通系統。在此基礎上,2016年,煙臺市規劃局組織啟動了新一輪的《煙臺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修編,規劃中提出以高速鐵路建設、普速鐵路擴能、綜合客運樞紐升級和臨近城市線路建設推進為重點,市域層面“四客四普八線”形成“四橫兩縱”約825千米的鐵路網布局,實現21座客運站至市域內城市1小時、與周邊主要城市2小時可達的目標;在市區道路交通方面,規劃構建“兩軸三射”的快速路網和九條交通性主干道來實現組團間交通的快速通達。
為了實現區間快速便捷的交通聯系,在《煙臺國際蓬萊機場與市區快速交通銜接規劃研究》中,通過交通性干道提速改造、引入BRT系統、優化機場巴士運輸服務等措施,實現市內各區1小時內服務優先、1小時外時間優先到達機場,使最遠端的牟平去機場一個半小時內到達。
煙臺市規劃局組織編制的新一輪《煙臺市常規公交線網規劃》,規劃建立以東西向為主的BRT快速公交和常規公交線網相結合的公交系統。至2030年,規劃4條BRT線路,覆蓋主要客流走廊;規劃3條常規公交快線,承擔長距離跨組團快速出行,聯系組團客流吸引點和主要樞紐;依托城區主干路設置31條常規公交干線,覆蓋中心城區主干路90%以上,主要承擔相鄰組團中等距離便捷出行。規劃布局“十橫十一縱”總長約284公里的公交專用道網絡;組織編制完成了《煙臺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構建了“放射+L形”線網結構,市發改部門也正在積極開展立項報批等相關工作。
規劃4條健康步道示范線
問題三:從煙臺大學東門開始,沿海邊一直到養馬島,并繞島一周建設兩條健身幸福路,以此提高煙臺旅游度假的內涵,讓這座城市更美麗、更文明、更親民。
市規劃局:近年來,煙臺市規劃局圍繞海岸帶、養馬島等重點區域,以打造具有煙臺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為目標,先后組織了《煙臺市海岸帶保護規劃》、《煙臺市海岸帶控制性詳細規劃》、《煙臺市中心城區健康步道規劃》、《養馬島旅游度假區概念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研究工作,對濱海區域各種可能形式進行了系統研究,涵蓋了慢行系統、現代體育營地等內容。
其中,為加強對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規劃建設,煙臺市規劃局于2014年組織編制了《煙臺市中心城區健康步道規劃》。規劃了濱海線、夾河線、芝罘城區線、牟平沁水河線4條健康步道示范線。目前,煙臺市規劃局正在開展濱海路第一海水浴場到逛蕩河段道路兩側慢行系統的方案進行設計。
在養馬島旅游度假區概念規劃中,對于養馬島后海景觀打造和旅游策劃有重點的研究,提出限制車行、打造“慢行后海”、“休閑健身綠道”,規劃將后海岸線改為非機動車慢行綠道。規劃注入體育元素,建設健康養生島,水上運動大本營,對前海岸區注入水上運動元素,再利用廢棄建筑,開展多樣的戶外運動及水上運動,建立現代化的體育運動營地。
福山區開發區規劃新增多條連接通道
問題四: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福山區是相鄰的兩個區,由一條福海路連接,建議在兩區之間建設高架橋,打破腸梗阻,減少擁堵,提高通行效率,方便上班市民。
市規劃局:為加快城區一體化發展,促進組團間交通微循環,近年來,煙臺市規劃局組織編制完成了《煙臺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煙臺市城市道路網局部調整規劃》、《煙臺市城市中心區部分道路及交叉口改善規劃》、《煙臺市丁字路、斷頭路道路理順規劃》、《關于改善煙臺市城區交通問題的部分道路和設施規劃方案》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共同解決市區交通問題,為市民打造便捷、通暢的出行環境。
在相關的規劃中,福山區與開發區間除現有永福園路、福海路和奇泉路連通外,未來將新增多條交通連接通道,分別為:聚福路北延與天山路相接、鳳臺山路向南銜接西山路、黃山路向南銜接太華路、泰山路向南銜接電信路、廬山路向南銜接松霞路、福新路向北銜接昆侖山路、河濱路北延等交通通道。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