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規劃,是在描繪未來成都的模樣。那么,未來成都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來自成都市規劃局總規處的副處長陳果通過介紹,回答了這一問題。
成都將強化“五中心一樞紐”國家中心城市核心支撐功能
成都將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核心,以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為導向,大力發展新經濟,促進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城市,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和國家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城市。
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世界一流大學(學科)、一流研發平臺與科研機構匯集高地,國際科技研發轉化和技術擴散基地,國家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建設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全面構筑現代金融產業集群和支撐體系,強化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加快發展新興金融業態,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強化科技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建設蜀風雅韻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文化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天府文化,實施“文創+”工程,推動文創與科技、文創與旅游、文創與生態等跨界融合發展,以傳媒影視、創意設計、現代時尚、音樂藝術、文體旅游、信息服務、會展廣告、教育咨詢八大領域為重點,完善文創產業鏈,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積極引入國際資源,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合作園區的合作層級,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建設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友好往來門戶,西部地區重要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集聚地,世界旅游目的地、輻射西部的旅游集散和組織中心、自由貿易港。
成都將變成一座大公園
群眾所處的環境是否變得更加美好,關乎著大家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總規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成都未來的美麗畫卷——總規中提出,將成都整體建設成為一座“大公園”,以綠道為脈絡、以山川為景勝、以農田為景觀、以城鎮為景區,實現全域公園化,繪就錦繡天府新畫卷。
其中規劃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面積為1275平方公里,著力打造世界級品質城市綠心和國際化城市會客廳。完善天府綠道體系,以區域級綠道為骨架,城市級綠道和社區級綠道相互銜接,形成串聯城鄉公共開敞空間、豐富居民健康綠色活動的天府綠道體系。
天府綠道體系總計16930公里,是目前全球規劃最長的綠道系統,也是城市最優質的生態資產。實施大地景觀再造工程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重塑川西田園風光,讓農田成景觀、農居成景點、農村成景區,塑造“開窗見田、推門見綠”的田園風光,詮釋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成都將更加四通八達
交通是一個城市是否發達與便捷的重要指針之一。隨著建設的推進,成都市內外交通將更加方便快捷。
總規提出,加快建設天府國際機場、擴能雙流國際機場,強化航空樞紐能級,客運能力達1.5億人次/年。其中天府國際機場規劃客運能力9000萬人次/年,2019年建成一期工程,客運能力達4000萬人次/年;雙流國際機場實施擴能改造工程,客運能力達到6000萬人次/年。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形成48條覆蓋全球重要航空樞紐城市、經濟中心城市的國際(地區)航空客運戰略通道。同時構建國際鐵路客運樞紐、構建國家高速公路樞紐和國際通信樞紐。在內部交通方面,構建“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的綠色交通系統,強化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