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幼兒園的老師好,環境也好,和市里幼兒園相比沒啥區別,把孩子送到這里放心!”近日,在濱州經濟開發區沙河中心幼兒園接送孫女的李大爺高興地說。
近年來,濱州經濟開發區結合人才資源強區建設,通過政府主導、制度創新、布局調整等方式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形成了“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城鄉一體組團式發展、特色課程科研強園”的發展模式。目前,全區共有幼兒園34所,在園兒童3611名,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9%,處于全市領先水平。全區鄉鎮中心幼兒園建園率100%。濱州經濟開發區率先解決了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難題。
三年行動計劃公辦園建設唱主角
濱州經濟開發區全面加強學前教育標準化建設,堅持以示范園創建為總抓手,建立了規范化幼兒園申報驗收、表彰獎勵制度,每年組織一次規范化幼兒園評估驗收活動。從2010年開始,對通過省級示范幼兒園驗收的予以3萬元獎勵,并在年度教育督導考核中獎勵20分。目前,有2所幼兒園達到省級示范園標準,已創建市示范園2所,市一類幼兒園3所。
2009年,開發區管委會提出用3年時間使中心幼兒園全部達到省級辦園標準。2006年到2009年,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用于實驗幼兒園、中心幼兒園和學校附屬幼兒園新建改建及內部設施配備。2009、2010兩年,三個辦事處共計投資1000萬元,對轄區幼兒園進行改造升級。今年,以區級財政投入為主體、企業自主籌建相結合的2800萬元3所省級標準幼兒園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其中可容納1000名幼兒的中海幼兒園位于城區核心地段,2012年建成開園后,將有效緩解城區孩子的入園壓力。到2013年,全區將建設鄉鎮中心園和村級聯片幼兒園15所,其中新建5所,改擴建10所。對于目前存在的“校中園”,將按照“選址適中、方便入園”的原則,逐步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的獨立幼兒園。
優良環境引發優秀人才聚集效應
一流的園舍并不等于一流的管理,僅靠先進的設施,還不能做到讓孩子享受到優質學前教育,辦好幼兒園靠的是懂業務、會管理的一流人才。濱州經濟開發區采取 “選調轉崗雙落實”的方式,對選調對象業務層次提出明確規定,形成了幼教人才紛至沓來的喜人局面。王花君、李國紅、王春玲,這三位正值創業黃金年齡且均獲得省級以上業務稱號、曾在老城區幼兒園任職的骨干園長,懷揣自己的教育之夢,來到了濱州經濟開發區。區教育局委任三名同志擔任實驗園和中心園園長,履職不到一年,辦園水平就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贊譽,不少家長主動把孩子從民辦園轉到公辦園。
“來開發區還不到一年,總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領導又給政策又放權,從不說干砸了如何問責,反而經常電話問候有什么困難,這樣的環境,干不好問心有愧。” 開發區實驗幼兒園園長李國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她的努力下,不但辦園規模逐步擴大,而且在管理上也有了新突破,先后有2項省級課題、1項國家課題落戶該園。
該區三年計劃中還明確提出,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大幼兒教師招考力度,確保實現2013年中心幼兒園公辦教師配備比例50%的目標。
以強扶弱,以大帶小,“組團發展”實現管理優化
濱州經濟開發區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方面大膽創新,總結出“實驗園帶中心園,中心園幫附屬園”的“組團式”發展管理模式,集中了優勢兵力,提高了研修質量,推動了整體發展。
王春玲是里則中心幼兒園園長,她的職責不僅僅是管理中心園,還要經常下鄉入村,在業務和管理上為各村幼兒園提供指導。王春玲說:“中心幼兒園的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管理上,更體現在師資培訓和教研活動上。通過優質資源共享的方式,中心園能夠因地制宜地帶動各學校附屬幼兒園提高辦園質量。”里則中心幼兒園有一支精干的教研隊伍,成員均擁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教研骨干們經常“送教下鄉”,到各學校附屬幼兒園進行實地研究和指導。
如今,開發區實驗園和鄉鎮中心園“調度中心”的作用日趨明顯,“組團發展”模式不僅加強了幼兒園的管理和資源配置,而且發揮了優質園所在全區幼兒園中的窗口示范作用,讓中心幼兒園成為當地學前教育的教研中心、師資培訓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幼兒園位置分散、師資薄弱的問題。為充分發揮業務骨干的輻射作用,區教育局還專門成立了全區性的中心教研組,成員由園長和教學能手組成,明確責任分工,制定攻關計劃,與職業中專幼師班聯合組織“菜單式”全員培訓,實現從區實驗園到鄉鎮中心園再到學校附屬園,一級指導一級,一級帶動一級,形成一種階梯式的培訓和管理模式,以此帶動全區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學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