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通過強化領導包項目、部門包服務責任制,強力推進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
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張建軍認為,轉型升級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開發區必須立足區域特點,圍繞調“強”現代制造業、調“ 優”產業結構、調“高”產品科技含量做足文章。
調強:崛起現代制造基地
日前,總價值 4000 多萬元的5臺用于生產飛機發動機的數控立車,由威海華東重工有限公司運抵沈陽,標志著該公司在數控機床生產領域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威海華東重工有限公司總投資 28 億元,一期工程主要從事金屬切削機床、風電設備零件柔性生產線的生產和大型精密機械零部件的加工。項目達產后,年可產大型切削機床 50 臺、大型發電設備部件柔性生產線1套及5000 噸重型機械零部件,實現銷售收入 4.5億元。
今年以來,按照“轉方式、調結構”要求,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學篩選,整體布局,合力推進,全年計劃重點推進的 150 個、總投資 730億元的新建、續建和擴建項目,已開工建設 139個,投產65個。
與此同時,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原有制造項目膨脹。以新船重工、三進船業、新泰源船業、東海船舶、濟鋼啟躍、奔騰港航為代表的造船及零部件制造業集群發展,以華東數控、豪頓華工程、百圣源集團、華夏集團為代表的通用專用設備制造企業快速崛起,已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
調優:商貿旅游異軍突起
今年4月 24 日,華夏城旅游風景區隆重開園。
經歷 20 多年的發展,華夏集團形成塔機和藥業比翼齊飛、雙輪驅動的發展態勢。但華夏集團總裁夏春亭沒有止步,而是瞅準旅游業這個朝陽產業,積極實施產業轉型,大舉進軍旅游業,謀求以二產帶三產、以三產促二產、二三產業互動共進的發展格局。
他們聘請國內外一流的景區規劃設計專家,大手筆規劃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養生健身于一體的“華夏城旅游景區”。短短3年,華夏城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 13.2億元。他們還投資 1.6億元,聘請國內頂級導演,打造由600多演員參演的《神游華夏》大型室外山水實景演藝節目。今年“五一”、“十一”長假,華夏城旅游風景區日均接待游客1萬多人。
近年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區位優勢,搶抓城際鐵路、威海國際客運中心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退二進三”戰略,鼓勵扶持各類資本向現代服務業集聚。今年,樂天瑪特超市、韓樂坊、韓國風情街、廣信百度城、藍星萬象城等商貿項目進展順利。 這些項目全部運營后,將與佳世客購物中心、樂天世紀、齊魯商城、每美商城、時代廣場、家世界裝飾城、特乙甲全球家具廣場、豪業圣迪購物廣場共同托起開發區商貿旅游板塊。
調高:隆起高端產業板塊
近年來,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為載體,以船舶產業支撐平臺、電子射頻識別產業支撐平臺、生物醫藥產業支撐平臺和軟件產業支撐平臺四大平臺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高端產業板塊。
日前,安然納米舒脈頸托上市,這是山東安然納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又一自主研發產品。作為開發區的創新型企業,公司成立之初便投入500 萬元成立技術開發中心,并先后與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5 年來,公司累計投入科研經費1 億多元,獲得 36 項國家授權專利,并有 21項專利形成產業化,年均研發新產品20個以上。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政策扶持、搭建平臺、獎勵創新等措施,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實現技術嫁接、借智興區。目前,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成功引進上海國家射頻識別產業化基地、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船級社等科研機構和 30 個創新項目,全區各類研發中心達到 69 家,達成產學研合作協議 100 多項。2009年,開發區完成技術創新項目145項,8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