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了15家企業作為園區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對年綜合能耗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開展了能源審計和對標管理工作。對29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已有20多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1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認證,培育了省、市級環境友好企業5家。在能源控制上,做好“節流”文章,更換了高壓鈉路燈,使用LED節能照明路燈,年節電達6.5萬度。開展新增建筑節能工程,凡新增民用建筑均采用雙層中空玻璃,空氣厚度為20毫米,節能率達50%,近兩年已完成節能建筑210.7萬平方米。
二是中水回用,促進水循環。目前,荊馬河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作為“十一五”淮河流域污染治理考核項目,它也是徐州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點工程,今年4月開工,計劃年底竣工投入運行。屆時該廠日處理污水能力將從現在的10萬噸提高到15萬噸。據徐州市水利局水資源處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要求,全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80%,目前新建和擴建的幾座污水處理廠總共將增加15.5萬噸的日處理能力,這個荊馬河二期擴建工程將占到新增總量的三分之一。據悉,荊馬河污水處理廠采用高束纖維濾池處理工藝,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每年節約清潔水源近700萬立方米。
三是垃圾發電,變廢為寶。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區內裝備制造、工程機械等產業密集的特點,著力構建靜脈產業鏈,有針對性地引進了星豐金屬資源、保利協鑫可再生能源和浩通新材料等高水平的資源回收公司,為區域內資源閉環流動和循環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發區在區內開展了工業廢物生態管理標識活動,引導和推動園區內企業在原料采購、生產過程、工藝設計、廢物代謝等多個環節進行廢物減量。在投資4.13億元建設了保利協鑫垃圾發電廠后,不斷完善生活垃圾收集中轉系統,建立了"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區內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集,經垃圾中轉站壓縮后送到保利協鑫垃圾發電廠進行焚燒處置,該公司采用國際先進的二段往復式機械爐排爐,日處理垃圾近1000噸,日發電約28萬千瓦時。脫硫、脫硝效率、氯化氫等煙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其中二噁英和煙塵排放低于國家規定標準。
四是整治環境,打造生態景觀。在引導居民參與環保的同時,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實施生態景觀工程。加強城市綠地建設,全面推進植樹造林,提高綠化的生態效應。實施了鳳凰山和東珠山生態恢復工程。建設了金龍湖小鎮生態商貿區和高鐵商務生態區。推動生態文化建設。建設了蟠桃佛教文化景區,重點實施了寺廟園林、生態林、風景林、養生植物和桃花源等五大景觀區。制訂了園區河道水環境專項整治和村莊河塘整治實施方案,對園區內主要河道生態清淤、動力調水、生態修復等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了楊山大溝和楊石大溝清淤治理工程。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