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省禹城市,看工業轉調、看技術創新、看產業發展,都有新發現、新驚喜。目前,禹城市擁有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33家,初步形成了以風電裝備及大型裝備核心部件、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汽車配件、模具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生產體系。
通裕重工的歷史性轉變
在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記者看到一臺紅藍色調的鍛壓設備正在調試,該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介紹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1.2萬噸數控自由鍛壓機,由通裕重工聯合科研機構自主研發,擁有知識產權,是山東省唯一、全國第5家擁有此類裝置的企業。有了此裝置,通裕重工可實現由普通裝備制造業向現代重型裝備制造業的歷史性轉變,可生產大型風電主軸、船用曲軸及核電裝備鍛鑄件等高品質、高要求的鋼鐵加工制品,打破國外的壟斷。
禹城市通裕重工起步于一家小型鑄造企業,早期主要生產各種大中型鍛件和管模,近年來,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先后實施了兆瓦級風電主軸產業化、大功率船舶內燃機曲軸、大型鑄鋼鑄鐵件生產、冷軋輥等項目,加大了科技研發和自主創新步伐,自行研發了超超臨界電站鍋爐管及三通、船用軸系、新型數控電渣重熔爐等一系列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今年以來,他們在重大設備和關鍵技術創新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自主研發的1.5兆瓦至5兆瓦風力發電機主軸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第一家生產3兆瓦以上主軸的企業。
目前,禹城市兆瓦級風電主軸產能已達到8000支以上,通裕重工成為國內最大兆瓦級風力發電機主軸生產企業,成功打入歐美高端市場,被譽為風電產業的 “中國芯”。
由 “一枝獨秀”到 “春色滿園”
以前,提起禹城制造業,人們只知道通裕重工。如今,該市已經培植了三裕風電、福寶鑄造、恒泰電器、金泰鋁單板、博辰液壓等一批骨干企業,重慶直驅風電、濟南捷誠數控設備等項目已簽約,正在抓緊建設。由 “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禹城的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以最具發展潛力的風電產業為例,禹城市在做大通裕重工風電主軸項目的同時,引進了三裕風電整機項目,投資達產后將實現年產3兆瓦風力發電機、塔筒、葉片各300套,加上在建的福寶鑄造、逆變電源等項目,風電產業形成了從零部件到成套設備的完整生產體系,進一步增強了行業整體競爭力。
除風電產業外,禹城市以恒特重工、大禹建工、騰飛裝載機等企業為依托,發展技術更先進的新一代挖掘機、起重機、裝載機和配件協作企業,形成了工程建筑機械產業集群;依托魯銀粉末冶金、益佳機械、天宇機械、天盛機械等重點企業,大力發展汽車同步器齒轂、曲軸、缸套、圓盤耙、耕整機等優勢產業,膨脹起汽車零部件和農機配件產業集群;依托恒泰電器等企業,發展培育電工電器產業。
恒特重工公司副總經理王登峰介紹說,恒特公司自1995年研制出第一臺挖掘機以來,持續加大技術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了中小型挖掘機系列,共20多個品種,去年銷售突破了2000臺大關,被評為 “中國知名挖掘機十佳品牌”。該公司也成為禹城市十大支柱企業之一。
強力培植發展新優勢
立足市情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新要求,今年,禹城市出臺意見,決定把加快培植壯大現代裝備制造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在人才、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傾斜。
今年,他們先后實施在建重點項目120個,獲上級批復項目77個,通裕重工 “余熱利用節能改造”等大批裝備制造節能項目贏得無償資金支持。通裕重工、魯銀粉末冶金等企業新產品產值比重達到30%。其中通裕重工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中心成為省級技術中心,通裕重工參與制定國家6項行業標準,自行開發的國內首支3MW 風電主軸替代進口,用電渣重熔鋼錠制造73t/支316LN第三代核電冷卻管道,解決了我國第三代核電主管道用鋼的一大難題。風電主軸、挖掘機、圓盤耙等主導產品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成為國內較大的風電主軸、大型管模、汽車缸套和圓盤耙生產基地。
全市正以通裕集團1.2萬噸自由鍛壓機建成投入為契機,加大招商力度,提升產業標準,實現由普通機械制造向重型機械裝備制造質的轉變,力爭3年內完成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的目標。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