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西部第一汽車產業基地的成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90年7月創辦,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四川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9月被國家信息產業部批準為國家(成都)電子元器件產業園,2007年被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選為“跨國公司最佳投資開發區”,2009年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總指數居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第29位、西部第2位,其中,發展與效率指數在西部國家級經開區中排位第一。2009年,經開區實現快速發展,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收入、規模工業企業入庫稅金等四項指標同比增長28.8%、27.8%、16.9%、21.3%。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四川省和成都市定位為以汽車(工程機械)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總規劃面積56.34平方公里,目前累計入駐項目800多個,總投資1200億元。先后聚集了來自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項目,其中世界500強近30家,上市公司超40家;聚集了國際知名企業大眾、豐田、神鋼、卡特彼勒和國內行業巨頭一汽、吉利、南車、寶鋼、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大運等一批大型企業;聚集了江森、麥格納、德爾福、富奧、華翔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零配件配套企業;聚集了九峰國際、美國帥車、陸捷物流、寶灣物流、銘泰等一批重大汽車服務業企業。汽車整車(工程機械)及零配件主導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零散到集群、從單一到多樣、從初級到高級的轉變,呈現出集中集(000039,股吧)群集約發展的強勁勢頭,奠定了加快培育百億企業集群、千億產業支柱、萬億產業基地的堅實基礎。
按照建設四川省汽車產業帶中心和打造成都市汽車產業綜合功能區的要求,成都經開區規劃了南造、北貿、東娛的空間布局,集中、集群、集約發展汽車和工程機械產業,全產業鏈快速形成。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決貫徹“一區一主業”要求,2009年完成汽車產業投資26億元,占工業投資總額的23%;實現整車(機)生產5萬臺、同比增長25%;汽車、工程機械主導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62.6億元、增加值41.6億元、稅收7.1億元,分別增長22%、35%、36%。重點促成了投資5.5億歐元的一汽大眾(二期)35萬輛轎車項目、增資2.4億美元的一汽豐田項目、投資21億元的大運汽車工業園項目、投資20億元的陜西延長集團項目和一汽商用車、卡特彼勒、華氣厚普等整車(機)項目以及總投資39.5億元包括美國江森、加拿大麥格納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內22家一汽大眾配套項目簽約落戶;重點促進了吉利成都項目一期工程、神鋼挖掘機項目竣工,首款吉利SUV車型、南車隧道地鐵盾構機“鐵龍一號”順利下線;九峰汽配、海信二期、豐田紡、一汽配套園、銀河汽配園、晶元材料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一汽捷達、川汽客車、神鋼挖掘機、云內發動機等一批整車(機)和零部件項目擴產增效。
按照經開區“南造北貿東娛”發展戰略定位,編制完成汽車貿易、汽車娛樂產業發展規劃;穩步推進“南汽東移”戰略合作,九峰國際汽車博覽新城一期即將投入運營;簽約引進銘泰集團項目,成功舉辦“汽車文化周”和全國超級卡車大賽總決賽;成立經開區汽車產業協會,啟動經開區“汽車頻道”籌備工作,汽車界交流、合作、互動平臺更加健全,汽車貿易娛樂產業實現階段性突破。
成都經開區堅持瞄準汽車產業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重點促成了一汽新能源汽車西南基地等新能源生產項目簽約落戶。
在做好主導產業的同時,該區堅持以優化軟硬環境為保障,增強擴大開放實效。一是強化要素保障,提高經開區水、電、氣、道路等綜合配套能力,完善經開區生產性服務體系;二是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完善項目代理服務、首問責任、限時辦結、責任追究和社會評議等工作制度;三是強化正確用人導向,改進工作作風,著力培育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善于共事、敢于干事、勇于成事”的高水平專業投資促進團隊。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二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區將堅持以“西部第一、中國一流”為目標,統攬汽車產業發展全局,以大力發展整車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為龍頭,以汽車貿易、汽車娛樂、汽車研發為增長點,瞄準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加快對外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做強百億企業,加快做大千億產業,努力把開發區建成中國現代汽車產業發展新高地。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