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冬,走在銅山經濟開發區的寬敞大道上,已有陣陣寒意。道路兩旁林立的廠房,從外表看與往常并無二致,但是進入廠區,記者立刻感受到這里厚積薄發、蓬勃發展的濃厚氛圍。
現場
徐州徐航壓鑄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批批V6鋁合金缸體陸續下線。這一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已經成為推進民族汽車業振興的新銳力量。廠區內,二期新廠房將于12月建成。設備進廠達產后,該公司將向發動機產品的深加工領域發起“進攻”。
在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裝載機驅動橋、特殊工程車輛驅動橋等產品正加緊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銷售額預計將比去年低,但利稅可突破1億元,比去年增加3000萬元。這一升一降,表明企業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徐挖約翰迪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新廠房,進行產品升級。在老廠房西面,投資6000萬美元的二期工程即將竣工,產品也將隨之升級換代,調整為輪式挖掘機、大型挖掘機、小型挖掘機三大種類。
擴大生產規模、產品升級換代、提升核心技術,成為銅山企業的發展重點;做大做強,成為銅山企業的行為準則。
背景
銅山縣食品、機械、汽車、電子、鋼鐵、玻璃六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云意電氣、神宇重工、環球鍛壓……個個名頭響亮。截至今年9月底,該縣新上六大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78個,總投資163億元。其中,機械、鋼鐵、電子產業新上項目技術含量、產業層次和單體項目的規模明顯提升。今年新上馬的74個億元項目中,有31個為機械加工類項目,涉及投資53.8億元。
隨著銅山經濟開發區和各鎮工業集聚區的崛起,80%以上項目在這里落戶,園區吸納集聚優勢開始凸顯。
企業做大做強、增資擴股的欲望增強,技改擴建、技術創新投入不斷加大。今年以來,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技改擴建以及二期、三期建設項目73個,涉及投資60.5億元,分別占總額的19.4%和15.5%。
展望
銅山縣委書記周寶純:按照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思路,銅山縣積極實施“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戰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注重培育特色產業,食品、機械、冶金、車輛和電子電器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以工程機械和專用車輛為主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迅猛,相關企業已達200家,成為全國規模較大、產業協作配套能力較強、發展速度較快、特色鮮明、極具擴張優勢的民營工程機械產業基地。2009年,全縣食品產業銷售收入將突破200億元,冶金、工程機械及車輛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分別超150億元。下一步,銅山縣將繼續打造國家級的產業基地,使其成為“中國民營工程機械第一城”。
聲音
徐州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朱舜: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需要有持續拉動企業成長的引擎。設備、廠房等資本和勞動力等“硬實力”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但管理體制、品牌形象、研發創新等“軟實力”也非常重要。只有“軟硬結合”,才能使企業有持續成長的動力源。銅山縣在這方面走出了很好的一步。我們期望銅山將投資用在設備的改進、新品的研發、核心技術的提檔升級上,走在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前列。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