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攻招商引資,特色塑創攻勢再強化。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新產業的主抓手,切實轉變招商思路,由招項目向招產業轉變,從產業鏈最需要環節入手,從產業聚焦最重要的企業入手,加快引進一批軟件和國際服務外包、汽車及零部件特別是新能源動力汽車、風電光伏等新產業項目。年內確保新簽約超億元工業項目15個以上,其中新產業項目8-10個。
二是主攻項目建設,產業培植質效再提升。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新產業的突破口,對目前在建或跟蹤的45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利用50天時間,組織開展大會戰,確保年內新開工超億元新產業項目5-8個,其中中大電動汽車、韓一模塑、斗源空調擴能項目11月份全面開工建設;軟件園及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年內完成地上6層結構施工,B區在已經進駐13家企業的基礎上,年內再進駐軟件企業15-20家;奧新電動車項目迅速投入批量生產。
三是主攻平臺打造,園區配套功能再拓展。堅持把平臺打造作為加快發展新產業的硬支撐,在繼續加大水、電、汽、路等硬配套的投入的同時,對正在建設或跟蹤的17項平臺項目,對照年初目標,進一步進行“回頭看”,從緊從快抓申報、抓建設、抓掃尾,年內國家級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的申報工作確保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出口加工區、海關監管點。
四是主攻效能提升,組織推進合力再增強。堅持把效能提升作為加快發展新產業的動力源,強化組織運籌,健全完善“每天一匯總、三天一會辦”制度,動態研究推進在談、在批、在建項目情況;強化服務創新,積極搭建產業發展的平臺,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強化考核獎懲,研究制定產業推進考核辦法,將新產業項目招引納入招商引資目標考核,并逐步提高考核權重。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