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高新區依靠科技創新擴大內需,實現對外貿易止跌回升,今年頭9個月,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了14%,拉動GDP2.7個百分點,工業利稅比銷售收入增幅高出13.5個百分點。科技創新成為全區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力引擎。
這個區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核心”工作來抓。先后制定出臺了《技術創新資金管理辦法》、《專利獎勵辦法》,專門設立了科學技術獎、發展軟件和高端服務業專項扶持基金,每年拿出財政支出的8%用于科技創新,去年扶持自主創新財政資金達5000多萬元。投資4億多元、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孵化器,已孵化出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230余家,其中50家達到了畢業標準,13家在區內實現產業化生產,并先后與國外10多所高校、科學園等簽訂了科技企業孵化協議,建設起了中韓、中英、中美國際孵化器,國家計算機外設產品產業園、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范基地、威海海外學人創新園、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等。
全區長期聘用兩院院士29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0多名,擁有專業技術人才2萬多人,其中博士275人、碩士952人。他們有的在威海,有的在外地,但都在共同為威海高新區建功立業。“威海海外學人高科技創新園”先后吸引30多個國家的300余名博士來區進行實地考察和項目對接,留學生們已創辦企業30家。區內80%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建立研發機構,已經獲批并建成了兩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威高、光威等9家企業還在國外設立了研發中心。
這個區還著力堅持不懈地抓科技創新。近3年來,共起草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6項,申請國家專利1268件,其中發明專利280件,獲得專利授權538件,其中發明專利246件,有47個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累計實施國家各類高科技計劃200多項。按新標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43家,占威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72.7%,區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72.9%。長期的科技創新積累也使威海高新區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含量產品不斷問世。
威高集團“人工腎”的批量生產,結束了我國長期以來“人工腎”依賴進口的歷史;華東數控軌道板專用數控磨床的研發成功,打破了國外在這一領域獨霸天下的局面;區內多功能打印復印傳真一體機年產量占國內市場的36%,熱敏打印頭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的17%、國內市場的90%,用于鐵路、郵政、高速公路等特種打印機占國內市場的八成以上。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使威海高新區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家步入全國首批7個創新型科技試點園區行列的國家級高新區。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