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來臨,對于外向度高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內企業而言,那是風浪大作的日子。為助企業渡難關,開發區調研后出妙招:開展園區內企業總動員,讓上下游企業自謀配對,延伸豐滿產業鏈,以內需補外單不足。
今年1到9月份,開發區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88.75億元,同比下降13.92%;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9.21億元,同比增長16.2%;完成合同外資5.90億元,同比增長54.64%;實際使用外資3.03億元,同比增長28.13%;實到內資11億元,同比增長15.32%;完成財政總收入56.64億元,同比增長34.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62億元,同比增長36.7%。
開發區黨工委副主任、管委會副主任馮國明分析道,這是一組喜憂參半的數據。憂的是銷售產值下降,說明一些企業訂單不足、開工不足。喜的是在這樣的經濟大勢下面,一些重要的經濟指標還有上升,甚至是大幅度的上升,這說明開發區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抗壓力。
開發區內有四大優勢產業:電子信息、機械制造、食品飲料、生物醫藥。許多企業之間,都有產業鏈關系。盡量延長產業鏈,是開發區早先招商時就確定下來的一項發展策略。
馮國明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分析發現,2008年開發區工業銷售產值是1238億元,其中至少20%(約200億元)產值的外協加工在區外、市外。這是一塊不小的市場,只要溝通,這個市場需求在很大程度是可以通過區內企業合作來滿足的。對企業來說,如果原材料等需求“舍近求遠”,就無謂地增加了成本;企業成本高、競爭力就低。”
于是,開發區采用了“對接超市”的形式,第一次組織150家單位參加,其中工業企業117家、物流企業18家、14所高校,電視購物1家。企業分區擺攤,展示供需信息,推介自己的產品,大家自由選擇,尋求合作機會。
據開發區事后跟蹤調查,這種形式發揮了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企業間共達成合作意向344項,其中工業企業間產品合作212項,技術合作3項,各行業與物流企業達成合作意向89項,各行業與高校間達成合作意向40項。企業對這次活動都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
杭州杰瑪箱包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強參加這次活動后表示:“在日本,產業配套間的平均距離是40公里,而中國大陸的這一數據是210公里。供應鏈偏長,是導致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通過企業對接,區內企業可以抱團在一起,就近解決多項需求,時間、空間及流動資金方面,都是一種多贏。”
這次“相親”后,一些企業紛紛達成合作,如恒業電機為日設機器等提供電機,麗偉電腦機械為金魚家電加工模具設備、友高為其他公司提供叉車、天明環保為伊萊克斯提供除塵設備、藤倉橡膠為伊萊克斯提供橡膠部件等等。還有紙友科技與娃哈哈、潤豐冷食開發新產品的合作意向,藍天環保與茂宇電子的技術交流合作。
開發區經濟發展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活動除了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打開產品銷路外。我們還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幫助企業增強信心。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企業都遭受了挫折,或者對未來的投資信心不足。我們是想讓企業知道:開發區管委會始終會和企業站在一起,盡我們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度過冬天,他們并不孤獨。”
通過這次活動,開發區內上下游企業建立了聯系,滿足產品延伸的需要;同行業企業建立了聯系,滿足集聚發展的需要;企業和高校建立了聯系,滿足了人才需求和科研需求;企業和物流企業建立了聯系,降低了管理成本;企業和電子商務公司建立了聯系,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所有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合力和新的增長點。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