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9保定·中國電谷(廈門)推介會”成為第13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令人矚目的亮點。推介會以“兩岸攜手共享新能源商機”為主題,向臺灣客商高調推介保定新能源發展成就,吸引了近百位來自臺灣機電、電子行業組織和新能源企業的代表,總投資51億元的6個項目當場簽約。國內首個光伏系統檢測平臺中科院光伏系統檢測實驗室、國家光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級新能源檢測、研發技術平臺選擇落戶保定;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與保定市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新能源產業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中國電谷”在廈門推介會的搶眼表現,只是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國家高新區著力構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平臺,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基地的一個縮影。
作為我國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一個以新能源為主要產業方向的科技工業園區,以及“中國電谷”建設的實施主體,近年來,保定國家高新區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先發優勢、園區聚集優勢和產業規模優勢日益凸顯,成為挺立產業潮頭的領跑者。
2008年,高新區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5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出口創匯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1.6%;實際利用外資4.84億美元,同比增長293.5%。各項綜合指標名列全省開發區第二名,出口創匯與實際利用外資位列第一。“中國電谷”新能源產業各項經濟指標連續3年增速均超過50%。
今年1到8月,保定市實際利用外資位居河北省第二,其中保定國家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達3.37億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占保定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8.93%。
先發優勢領跑國內新能源產業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產業的國家級高新區,保定國家高新區新能源產業明顯的先發優勢為自身贏得了國內新能源領域的龍頭地位。
早在2000年,保定國家高新區便認定新能源設備制造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產業發展方向,并選定中航惠騰、天威英利等一批具有產業創新“DNA”的企業全力以赴予以扶持。2002年,通過整合與重組原有輸變電、電力自動化控制和儲能設備領域內的優勢資源,保定國家高新區積極謀劃建設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基地。2003年4月,保定國家高新區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內唯一一家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
以此次命名為標志,保定國家高新區的新能源產業駛入了快車道。一大批電字號企業互生共存,形成了高速增長的產業集群,光伏、風電、輸變電、儲電、節電、電力自動化等六大產業體系構筑成型,形成了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
目前,保定國家高新區擁有5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省級研發中心,25個高新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參與制定各種國家標準80項,行業標準94項,科研成果300多項,專利350多項,多項已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形成了特色鮮明并較為完整的新能源產業創新體系。
規模擴張實現快速發展
重點培育有獨到之處、創新能力出眾的“種子”企業;以點蓋面,由重點企業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是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秘訣。中航惠騰和英利公司這兩家風電、太陽能領域的領軍企業,就是在高新區扶持下從零起步,逐步做大做強的。
2001年以來,高新區向中航惠騰公司提供了包括辦公場地、代建廠房、借款、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在內的各項扶植措施,先后為其建起3個新廠區,使其迅速規模化發展,在國內風電葉片市場樹立了龍頭地位。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葉片制造商,葉片規格覆蓋從600KW到3.0MW的12個系列27個葉型。2008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風電葉片應用于全國90多家大型風電場,產量突破4000副,在國內葉片市場占有率達到40%。
英利公司從3兆瓦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起步,建立起世界第四、國內唯一的具有全產業鏈的太陽能多晶硅電池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奇跡。2007年6月8日,英利YGE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企業;2008年,英利公司全年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28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利潤13.5億元。今年,總投資30億元的英利產業園三期500兆瓦工程已全線投產,四期800兆瓦光伏電池和六九硅業1.8萬噸硅提純項目也在加速建設中,英利公司即將跨入國際光伏巨頭行列。
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優化空間布局,實現產業的集聚發展,園區的作用至關重要。高新區抓住這一關鍵要素,科學規劃、集中建設了風電、光伏、節電、天威兵裝等大產業園區,使光電、風電等六大產業的產業集群與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聚集優勢充分顯現。
圍繞建立保定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平臺,保定國家高新區成立了由15名院士參與的國內首個風電葉片研發中心,并已自主研發成功2兆瓦風電葉片。正在組建風電整機工程技術中心、風電控制工程技術中心、光電轉化工程技術中心等3個工程中心,并準備申報納入國家級研發中心。風電整機、風電葉片、風電控制三大檢測平臺已開始建設,并正在申報列為國家檢測平臺。
與此同時,高新區正逐步形成企業、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專業產品研發中心和創業孵化園區四位一體的新能源產學研體系,促進創新體系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依托中科院電工所、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組建企業技術中心管理研究院,把“中國電谷”建成中科院成果轉化的中試基地。
目前,保定國家高新區六大產業集群企業總數已達到170余家。光伏領域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全產業鏈光伏設備產業園,已形成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控制系統及逆變系統、光伏電站系統、光熱產品、LED產品制造企業集群。風電產業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風電產業園,已形成以風電整機和葉片為主、控制系統和相關結構件為輔的產業鏈,相關企業達20余家。
隨著英利集團六九硅業、兵裝天威薄膜等一批重大產業支撐項目的啟動建設,保定國家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體系將完全覆蓋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園區的聚集優勢正在實現最大化。目前,高新區已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國江森、韓國曉星、中國國電、中國兵裝、中航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中國電谷”、加盟新能源產業,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
“中國電谷”在廈門推介會的搶眼表現,只是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國家高新區著力構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平臺,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基地的一個縮影。
作為我國56家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一個以新能源為主要產業方向的科技工業園區,以及“中國電谷”建設的實施主體,近年來,保定國家高新區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先發優勢、園區聚集優勢和產業規模優勢日益凸顯,成為挺立產業潮頭的領跑者。
2008年,高新區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85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出口創匯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1.6%;實際利用外資4.84億美元,同比增長293.5%。各項綜合指標名列全省開發區第二名,出口創匯與實際利用外資位列第一。“中國電谷”新能源產業各項經濟指標連續3年增速均超過50%。
今年1到8月,保定市實際利用外資位居河北省第二,其中保定國家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達3.37億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占保定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88.93%。
先發優勢領跑國內新能源產業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產業的國家級高新區,保定國家高新區新能源產業明顯的先發優勢為自身贏得了國內新能源領域的龍頭地位。
早在2000年,保定國家高新區便認定新能源設備制造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產業發展方向,并選定中航惠騰、天威英利等一批具有產業創新“DNA”的企業全力以赴予以扶持。2002年,通過整合與重組原有輸變電、電力自動化控制和儲能設備領域內的優勢資源,保定國家高新區積極謀劃建設以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基地。2003年4月,保定國家高新區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為國內唯一一家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
以此次命名為標志,保定國家高新區的新能源產業駛入了快車道。一大批電字號企業互生共存,形成了高速增長的產業集群,光伏、風電、輸變電、儲電、節電、電力自動化等六大產業體系構筑成型,形成了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競爭力最強的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
目前,保定國家高新區擁有5個國家級研發中心,9個省級研發中心,25個高新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參與制定各種國家標準80項,行業標準94項,科研成果300多項,專利350多項,多項已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形成了特色鮮明并較為完整的新能源產業創新體系。
規模擴張實現快速發展
重點培育有獨到之處、創新能力出眾的“種子”企業;以點蓋面,由重點企業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是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秘訣。中航惠騰和英利公司這兩家風電、太陽能領域的領軍企業,就是在高新區扶持下從零起步,逐步做大做強的。
2001年以來,高新區向中航惠騰公司提供了包括辦公場地、代建廠房、借款、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在內的各項扶植措施,先后為其建起3個新廠區,使其迅速規模化發展,在國內風電葉片市場樹立了龍頭地位。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葉片制造商,葉片規格覆蓋從600KW到3.0MW的12個系列27個葉型。2008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風電葉片應用于全國90多家大型風電場,產量突破4000副,在國內葉片市場占有率達到40%。
英利公司從3兆瓦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起步,建立起世界第四、國內唯一的具有全產業鏈的太陽能多晶硅電池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奇跡。2007年6月8日,英利YGE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企業;2008年,英利公司全年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280兆瓦,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利潤13.5億元。今年,總投資30億元的英利產業園三期500兆瓦工程已全線投產,四期800兆瓦光伏電池和六九硅業1.8萬噸硅提純項目也在加速建設中,英利公司即將跨入國際光伏巨頭行列。
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不斷完善
優化空間布局,實現產業的集聚發展,園區的作用至關重要。高新區抓住這一關鍵要素,科學規劃、集中建設了風電、光伏、節電、天威兵裝等大產業園區,使光電、風電等六大產業的產業集群與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聚集優勢充分顯現。
圍繞建立保定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平臺,保定國家高新區成立了由15名院士參與的國內首個風電葉片研發中心,并已自主研發成功2兆瓦風電葉片。正在組建風電整機工程技術中心、風電控制工程技術中心、光電轉化工程技術中心等3個工程中心,并準備申報納入國家級研發中心。風電整機、風電葉片、風電控制三大檢測平臺已開始建設,并正在申報列為國家檢測平臺。
與此同時,高新區正逐步形成企業、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專業產品研發中心和創業孵化園區四位一體的新能源產學研體系,促進創新體系各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系。依托中科院電工所、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組建企業技術中心管理研究院,把“中國電谷”建成中科院成果轉化的中試基地。
目前,保定國家高新區六大產業集群企業總數已達到170余家。光伏領域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全產業鏈光伏設備產業園,已形成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控制系統及逆變系統、光伏電站系統、光熱產品、LED產品制造企業集群。風電產業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風電產業園,已形成以風電整機和葉片為主、控制系統和相關結構件為輔的產業鏈,相關企業達20余家。
隨著英利集團六九硅業、兵裝天威薄膜等一批重大產業支撐項目的啟動建設,保定國家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體系將完全覆蓋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園區的聚集優勢正在實現最大化。目前,高新區已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國江森、韓國曉星、中國國電、中國兵裝、中航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中國電谷”、加盟新能源產業,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