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經濟開發區四措并舉全力推進生態園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GDP達120億元,業務總收入達68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三年均增長50%以上,實現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統籌發展。
一是樹立環保優先理念,出臺保障措施。對入區項目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從“源頭”上把好項目準入關。目前,徐州經濟開發區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100%,“三同時”執行率100%;制定了《開發區關于創建生態工業園區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工業廢物生態管理標識活動的通知》和《關于節能降耗環境保護項目獎勵辦法》等一系列保障性措施,促進生態園區創建的有序開展;積極鼓勵企業研發高節能產品,并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節能技術水平居全國領先的產品和節能工程給予政策優惠。由于措施得力,區內徐州華遠燃燒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燃煤鍋爐雙強少油點火”和“等離子無油點火”節能產品實現了在少油狀態下鍋爐的正常啟動和低負荷穩燃,節油率達90%以上,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二是加大環保資金投入,推廣節能工程。投入1.5億元建設了10萬噸荊馬河污水廠(二期)和 3萬噸的大廟污水處理廠,并鋪設200多公里污水管網,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0萬噸。投資5.2億元建成協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資9000多萬元實施了鳳凰山和東珠山生態恢復工程,大大提升了徐州經濟開發區的環境支撐能力。在能源生產和供應方面,實施集中供熱,建設西氣東輸燃氣中壓管道,積極推廣柴油、煤氣、電等節能環保工程,燃煤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100%。在垃圾發電、廢鋼再生利用和廢催化劑提取貴金屬等固體廢物污染物防治方面居全國領先水平。
三是發展重點產業,構筑循環經濟產業鏈。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新能源、現代物流等產業,初步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積極構建靜脈產業鏈,有針對性地引進了浩通、星豐、保利協鑫等高水平的資源回收公司,提高固廢的處理、處置率,實現區域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最小化。江蘇中能硅業、艾德太陽能、力士風電、維斯塔斯、羅特艾德、萬邦、恩華、賽摩、天寶、三原稱重等企業在開發區得到了快速發展。
四是設立專門機構,推進生態創建。成立了開發區環境保護委員會、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關閉重污染企業領導小組和創建生態工業園區辦公室等組織機構,積極研究制定有關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等相關政策,并創造性開展了工業廢物生態管理標識活動,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固廢信息、清潔生產技術、生態工業園區等專題宣傳網頁,搭建了循環經濟信息交換平臺等,有力地推進了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工作。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