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7日,在電建行業橫掃海內外市場并有著“電建鐵軍”之稱的山東電建一公司與工程機械龍頭中聯重科在美麗的濟南正式簽下協議,山東電建一公司向中聯重科公司采購總價值4000萬人民幣的兩臺履帶吊,其中包括一臺160噸和一臺600噸的履帶吊。這兩臺履帶吊將在山東電建一公司所承建的印度電建項目中從事吊裝作業。
在獲得世界一流大公司,諸如愛莎集團,ABG集團,KKL集團,中國水電,江蘇華能等的垂青后,中聯重科又一次贏得了高端客戶------山東電建一公司的青睞。對于此次合作的意義,中聯重科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公司總經理熊焰明先生在接受本網編輯采訪時表示,他在乎的不是這次合作金額的多少,而是中聯重科與山東電建一公司之間良好合作的一種延續,更重要的是:大噸位履帶吊(600噸)能夠再次進駐印度,這為中聯重科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出口方面的領先優勢,為后續設備大批量進入印度電建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據熊焰明總經理介紹,600噸位對履帶吊行業來說是一個大噸位與超大噸位的界限,過去幾年600噸以上的履帶吊是中國國產品牌的一個禁區,整個國內市場幾乎全部被外國品牌壟斷,而現在這個禁區已經被打破了。在此之前,中聯已有兩臺600噸履帶吊進駐印度,今后也將會有更多600噸位甚至更高噸位履帶吊進駐印度市場。
強強聯合 來自高端的雙向選擇
山東電建一公司“行滿天下,譽滿天下“。50余年來,建成了大中型電廠超百個,裝機總容量超過30000MW。創造了從100MW至1000MW機組安裝的全國同期最快記錄,承建的工程2個次獲評魯班獎,20多個次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省優(部優)工程獎和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等獎項,工程項目遍布神州。與此同時,海外市場開拓也成績驕人,揚名印度,龍行巴西。而此次印度WPCL項目,則是中印最大的電站合作項目,也使電建一公司成為印度電建市場最大的外國承包商。
中聯重科做為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同樣也是致力于以高品質的產品和高效的服務開拓國際市場,以特有的方式,用資本和技術裝備世界。既在創造了中國汽車起重機產品單一型號出口最大單紀錄,中國履帶起重機出口最大噸位的新紀錄等多項出口第一后,2008年更是收購國際知名歐洲企業CIFA,在澳大利亞簽下中國海外機械設備租賃業務的第一單,而今天,此次印度項目簽約,則意味著中聯又創造了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出口最多的記錄。
據山東電建一公司總經理侯作新先生介紹,電建一公司與中聯重科之間的合作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延續至今雙方一致保持合作、雙贏的局面。而中聯重科副總裁、工程起重機公司總經理熊焰明則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山東電建一公司見證著中聯重科的成長。
侯總介紹,在國內外電建施工行業中,履帶吊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裝備,它既能作為主吊機械也能作為輔助設備。尤其是大噸位履帶吊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因此電建行業對于大噸位履帶吊的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甚至可以這么說,一個施工企業的整體實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吊裝設備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山東電建在設備采購上選擇的是一種高標準、嚴要求的國際化采購。
在候總看來,中聯在經歷20年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企業引進、吸收了國際上的先進管理、技術和服務經驗,已成為行業中“當之無愧的一顆燦爛的星星”,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而本次采購的大噸位履帶吊“在中聯技術人員和專家的長期努力下,已能與國際傳統知名品牌相媲美!”。基于此,山東電建一公司將他的橄欖枝伸向了中聯重科。
而在熊焰明總經理看來,大噸位履帶吊是一種對技術和工藝要求極其嚴格的大型裝備,對于操作人員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要成功駕馭需要高素質人才和專業化培訓。因此,在選擇用戶的時候,中聯也是極為謹慎的。熊總曾經風趣地說:“不可能隨便一個人拿著錢來跟我買大噸位履帶吊,我就賣給他!大噸位履帶吊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駕馭的!稍有不慎,只會給我們的產品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我們會首先選擇高端客戶!”
熊總回憶起2006年中聯首臺也是我國第一臺600噸履帶吊選擇用戶的情景,“那么多的用戶想要我們的600噸履帶吊,為什么我們偏偏選擇鞍鋼呢?因為鞍鋼使用國際知名品牌的大噸位履帶吊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讓他們使用我們的產品等于是在幫我們完善。”的確,中聯專門的技術人員在售后長達半年的時間里一直跟蹤履帶吊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都一一得到解決,產品也得到了完善。
也是基于此,中聯重科選擇了高端客戶山東電建一公司,“我們希望借著電建一公司這樣的高端客戶將我們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走出海外 需要以“點”連成“網”
山東電建一公司在國內已經有著龐大的市場,為何在布局海外上花費如此精力?侯作新總經理在接受本網編輯采訪時介紹,公司布局海外是出于一種長期的、戰略上的考慮。幾十年的發展,經歷過行業的快速發展,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候總得到一個重要啟迪就是:在電建行業甚至其他所有行業,不走國家化路線,就不可能在能力上和業務上有大的提升!
候總介紹說,印度是發展中國家,在某些方面一直延續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思路,因此建筑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尤其是電力建設這一領域有著很大的空間。他甚至斷言,印度電建市場在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都將會持續發展。而中聯重科熊總也認為:要走出海外,印度市場是一個戰略性市場。基于此共同點,電建一公司與中聯重科攜起手來,“相互扶持”著走向海外。
電建一公司候總認為,企業要走出海外,單槍匹馬是很困難的,需要選擇“一些能夠共同去打拼的伙伴和戰友”。而基于一種社會責任感和民族精神,電建一公司在企業自身走出海外的同時,也承擔著帶動其相關行業走出去的責任。候總理解企業單槍匹馬走出海外的艱辛同時他也很看重中聯在行業中的實力,因此選擇其作為自己走出去的忠實伙伴。同時,候總透漏,山東電建一公司下一步將會加大力度進軍非洲和中東市場,屆時與中聯的合作將會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
中聯熊焰明總經理在接受本網編輯采訪時陳述,在工程機械行業甚至在任何一個行業,企業走出去都不是單獨的,而是由一個點形成一個網,即在單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其上下游行業、其配套企業也會跟著走出海外。“我們(電建一公司和中聯)是一個鏈條,一起把這個鏈條做好了,出去以后就是一個網了!我們大家要相互攙扶著一起走出去嘛!”最后熊總表示,“將來候總去了巴西我也跟著過去,我們的配套件企業也一樣要走過去。”
面對危機,堅持穩健步伐蓄勢待發
一直以來,中聯重科給行業人士的印象就是低調、腳踏實地。此次對于中聯熊總的專訪中,本網編輯也一直感受得到中聯人身上的這股“穩健”。
早在2006年,當中聯的也是國內的第一臺600噸履帶吊在萬眾矚目之下“降生”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猜測中聯會借著勢頭全力研發大噸位履帶吊,但是中聯重科卻意外地選擇了停止整頓一年,在這一年時間里,中聯將其600噸以下的履帶吊從設計到工藝進行全部地整頓、總結。正如熊總所言:大噸位履帶吊對于技術、工藝的要求極其苛刻,這不僅有設計問題還有制造穩定性問題和原材料的純度問題,稍有不慎將會“全盤皆輸”。“因此我覺得停下來整頓一年是好事,表面上看起來會很慢,其實這是一種穩健!”熊總如是說。
也正是中聯這種獨特的文化,在近幾年發展中呈現一種內斂式的、穩健的增長。熊焰明總經理一直反對一種“數量上的擴張”,他認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過去一直是一種粗放型出口,甚至有一些盲目。這樣對行業、對企業自身發展都是不利的。在熊總看來,對于機械制造業來說,核心技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也是重要標志。“如果在今時今日,我們的企業還在依靠copy的話,那就真的沒有生命力了!就拿知識產權來說吧,企業一走出去首先就會面對這個現實的問題!”目前,中聯的600噸履帶吊有著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中聯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在3年前,我們跟電建一公司談600噸履帶吊,估計候總都不會搭理我們,但是現在已經有多家世界知名企業青睞于中聯的大噸位履帶吊了!我們的發展,大家是會關注的!”熊總再次介紹。
談到金融危機,熊焰明認為這次危機對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是一個機遇。“我們的行業一直發展得太快,以至于我們都沒有時間停下來總結和調整一下。而這次危機給了我們喘息的機會,我們可以好好去夯實一下我們在履帶吊方面的技術。這技術涉及到很多細節,比如說適合海洋運輸的包裝,怎么樣防腐?怎么樣節省成本?這些都是我們要去調整、總結和改善的!”熊總告誡所有的中聯人及其他行業人士,“我們不要著急,不要浮躁,要練好自己的功夫,等經濟回暖了,我們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熊焰明對于工程機械下半年有著樂觀的定論,他認為下半年大局已定,總體增長已是大勢所趨。他表示中聯會繼續夯實技術、調整發展思路,對于走出海外更是絕不怠慢,中聯計劃2010年布局40%產品走向海外市場,印度、巴西、俄羅斯等重要海外市場,中聯重科也將志在必得!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