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暗挖盾構機齊上陣每公里造價4億元
大連地鐵要啃巖石和水兩塊硬骨頭
8月28日,在大連海外學子創業園樓前,由中鐵十三局施工的地鐵項目圍擋已經建成。圍擋內,一輛挖掘機開始了地面清表施工,此區域是地鐵1號線試驗段海事大學站———高新園區區間的豎井施工地,地表清理后,將進行豎井的開挖施工。目前,大連地鐵兩個試驗段都已開工建設,除兩個試驗段外,近期,大連地鐵又有8個標段、17個站區間的土建工程對外公開招投標。7月25日,大連市民期待已久的地鐵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奠基,該工程首期建設58.1公里,將輻射現有主城區的大部分,估算投資220億元,預計2013年完工。大連成為繼沈陽之后,我省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大連地鐵工程施工在即,面對特殊的地質結構,大連地鐵采用何種施工方式?建成后的地鐵將是什么樣?記者分別采訪了相關人士。
巖石和水是兩塊硬骨頭
大連地鐵施工的難點在哪里?擔負勘測任務的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總工程師刁日明告訴記者,巖石和水將是兩塊硬骨頭。
大連地質復雜,巖性多變,且地下水埋深淺,水量大。全線巖石大的種類有四五種,細分有幾十個小類,往往一個車站內就有幾種巖性;水多到何種程度?有的鉆頭鉆下去,鉆孔可以當井用。從勘測分析結果看,大連地鐵隧道95%以上都要在地下水位以下,且基本在巖石內穿過,增加了施工難度。
“挖地道”將成為主要挖掘方式
刁日明介紹,目前地鐵施工中常用的挖掘方法有3種:明挖、暗挖和盾構機。大部分城市只采用一種工法就行,而大連由于地質復雜,并且考慮對目前交通的影響,3種方法都將派上用場,但絕大部分地段采取暗挖的方法。所謂明挖,就是直接從地面向下挖掘,修好后再將上部蓋合。大連只有很少路段可以采用明挖的方法。
盾構機法是比較省力高效的一種方法,但盾構機需要根據不同的地質量身定做,一種刀頭只能適用一種地質,大連地質結構多變,無法分門別類進行定制。港灣廣場至人民廣場、星海廣場至河口地下水量特別大,而且地處繁華路段,明挖、暗挖都不適合,可能采取盾構機的方法。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大連地鐵建設大部分路段都將采取暗挖的方式,即爆破的方式進行。但暗挖方式排土比較困難,兩站地鐵相距140米至180米不等,高度近10米,寬度近30米,土量非常大。初步估算,大連地鐵造價每公里在4個億,與沈陽地鐵每公里4.1億元造價大體相當。
記者從大連地鐵工程建設指揮部了解到,為在施工中取得經驗,指揮部先期選擇兩處地段進行試驗段施工:一段是學苑廣場至海事大學,另一段是中華廣場至泉水站。
設備功能國內先進車站建設以人為本
據悉,大連地鐵工程綜合國產化率將達70%以上。車輛采用輕量化、防腐蝕的不銹鋼車體,6輛一列編組,設計運行速度每小時80公里,每列車標準載客量1440人。列車具有自動駕駛功能。據預測,工程竣工通車后,每小時可運送乘客3.8萬人次,最大運輸能力每小時可達4.32萬人次。通訊、信號、監控、自動售檢票等系統設備及功能均達到國內先進技術水平。
地鐵車站怎么建?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部常務副經理、總工程師康直介紹,方便百姓是地鐵站點設計的優先考慮。除了西安路車站為三層外,每個車站都是兩層,一層為站廳層,一層為站臺層,每個車站大約在4000平方米左右。所有地鐵車站都具有地下通道功能。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