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工作會議暨2008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廣州科學城舉行,廣州高新區管委會榮獲2008年度省科學技術唯一一項特等獎,獲獎的內容是“廣州高新區創新發展實踐”。
廣州高新區能獲此殊榮,主要是因為它近幾年發展突飛猛進,并且探索了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1991年成立后,主要實施外向帶動戰略。到2000年,各項主要指標在全國54個高新區中,排名還在中下游位置。2001~2008年8年間,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從377億元增長到1986億元,增長5倍;技術性收入從27億元增長到252億元,增長超過9倍;R&D經費投入從5億元增長到86億元,增長近16倍;專利授權一些重要指標迅速追趕到全國前列。其中人均R&D經費達3.96萬元、科研經費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達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92.8%,這三項重要指標已躍居全國第一。人均工業總產值、增加值、企業凈利潤等5項指標名列第四。
繼建成全國8大產業基地和示范園區后,上個月,廣州高新區被中組部認定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還被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四家國家創新新科技園區之一,又獲得了200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特等獎。
廣州高新區近幾年后來居上,主要是不斷提高內在創新能力,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結果。通過“騰籠換鳥”和“擴籠壯鳥”一系列雙轉移措施,廣州高新區科學城投資密度從2006年每平方米500美元增長至去年1000美元,研發服務類項目連續兩年成倍增長。今年上半年,廣州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0%,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7%,其中作為核心園區的廣州科學城,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0%。汪洋書記去年視察廣州科學城時鼓勵說:“廣州科學城代表了廣東的未來。”
廣州高新區創新發展推動雙提升戰略的主要做法是:
一、打造綜合創新載體,營造一流創新環境
近十年來,投資180億元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華南地區創新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建成了1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場地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000多家,累計已孵化企業1500多家,建立了12家開放實驗室和4000多項儀器設備資源庫。目前正在建設100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加速器,推進廣州國際生物島開發建設。
二、完善創新政策體系,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遵循科技型企業的成長規律,出臺了“1+10”的創新政策,涵蓋了研發項目資助、人才引進、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為創新型企業提供從種子期到成熟期的全過程多樣化持續性解決方案,培育了金發科技、金鵬、威創視訊、京信通訊、冠昊生物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成長性高科技企業。高新區至今培育和聚集科技企業4090家,擁有了全省13家國家創新型試點(示范)企業中的6家。
三、不斷完善投融資體系,提供創新集成服務
堅持以投融資環境為突破口,提高創新服務水平。管委會出資10億元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撬動”近百億元的社會資本參與科技企業投資。組建擔保有限公司,資金規模達到3億元,預計可吸引信貸資金30億元,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設立上市融資和非上市公司股權代辦系統,已培育出上市公司17家,今年又有4家企業通過了初審。
四、集聚創新高端要素,提升區域創新水平
致力于打造“人才金字塔”,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吸引科技領軍人才的實施辦法,每名領軍人才配套資金最高為1500萬元,每年引進10名以上,目前已有5人入選為首批科技領軍人才。倡導發起“留交會”,在10年間引進留學人員1500多人,創辦企業550家。大力引進研發機構和科技項目,全區擁有各類科技研發機構300多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7家,成為廣東“省部產學研”合作計劃的重要載體。
五、堅持開放創新,促進創新資源整合
開發區通過與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舉辦研究院的方式在高新區內興辦創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了廣州開發區-中山大學生物工業研究院、廣州開發區-中科院生命健康研究院企業育成中心、省科技廳-市政府-廣州開發區新藥創制中心等一批先進創新組織。成立10個創新產業聯盟,有力推動區域創新活動的開展。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