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整體素質和抵御風險能力,日前,蘇州高新區按照建設創新型科技新區的要求,結合區域實際,出臺了“2+3”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確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2個主導產業調整振興和新能源、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等3個新興產業提升發展。為期5年的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將引導高新區形成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互動并進、結構布局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經濟效益好的現代產業體系。
為什么是“2+3”?
蘇州高新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全國重要的電子基礎材料、電腦及外設的生產和加工基地。以2009年5月數據為例,高新區主要產業工業產值占比如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362.3億元,占比52.2%;裝備制造行業206.7億元,占比29.77%;而新能源行業、醫藥制造業和服務外包雖然占比不大,但也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深厚的發展基礎,并且符合國家、省、市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要求。
“2+3”產業振興發展規劃是高新區在對現有產業進行分類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的,兼顧了當前的產業實際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規劃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基本取向,以形成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能級為目標,在區域產業發展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空間整合形成規模效應,以及不斷引進新產業項目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重點支持一批優勢產業向高端環節延伸,重點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全面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引導高新區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開發區功能提升。
“2+3”產業發展目標
鞏固一個產業龍頭:即電子信息產業。年均增長12%左右,繼續保持蘇州高新區第一支柱產業地位。重點發展平板顯示產品集群、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產品集群、新型電子元器件產品集群、通信設備產品集群等四大產業集群。
構建一個產業基地:即構建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汽車和零部件、通用設備制造(機床)、專用設備制造(閥門、試驗儀器)三大產業部類,裝備制造產業年均增長18%左右,保持優勢行業的規模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培植三個新增長極:即培植新能源、生物醫藥、服務外包三個新增長極。新能源產業年均增長80%左右;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25%左右;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離岸執行金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0%和50%左右。
如何實現“2+3”目標
為加強“2+3”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的組織落實,高新區將成立產業振興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相關產業工作小組,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并制定針對產業發展鏈核和補鏈項目的定向招商方案,實施產業招商,積極探索運用優惠政策和參股合作等方式引進重點產業旗艦項目。
高新區還將積極探索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投資于區域內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科技制造業項目、服務外包業務,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支持產業優化升級、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助推功能,引導創投資金投向“2+3”產業。區財政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貸款給予貼息。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各項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和國家風險投資支持項目,對列為省以上專項的,由區財政給予配套資助。同時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
此外,高新區將做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用地服務保障工作,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對產業的支撐作用,確保“2+3” 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