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于經濟外向度高的中國,究竟是災難還是機遇?針對這個莫衷一是的話題,上海金橋股份公司總經理沈榮坦率地表示,“我在今年三四月份時,的確感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寒意。但是等到了六月份,我反而感到了暖意。金融危機加速了金橋開發區的產業升級,不但沒有釀成危機,反而為“優二進三”、“低退進高”而完善了我們的產業結構、擴大了金橋的產能潛力,帶來轉折性的機遇。”
金橋開發區是上海規模最大的出口加工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家電、生物醫藥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帶動下,金橋已成為上海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聚集區。
作為專業從事服務外包和出口加工的經濟區,金橋理應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承重的打擊。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歷了今年前六個月的低迷之后,金橋開發區七月份的統計數據全面大幅回暖。七月份,金橋實現工業產值一百三十六余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三點四。正是依靠七月份的優異表現,金橋前七個月產值同比增長四點九個百分點。而金橋前五個月的工業總產值尚同比衰退百分之四點一。由此可見,金橋“漸顯春意”的力度非常堅實。
從單純制造業到多業融合發展
透過枯燥的數據,才能看到金橋化“危”為“機”的奧秘。沈榮表示,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不少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離開金橋今年上半年,共有二十一家企業從金橋遷走,遷入金橋的企業有二十余家。由于遷入的多為國際知名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因此新增的產業潛能預計是原先二十一家企業的八至十倍。
遷入的企業中包括了阿爾卡特客戶服務中心、上海安吉斯巴魯汽車展示中心等全球知名企業。其中,中國移動和中國互聯網中心等網絡巨頭即將將各自的網絡視頻運營基地設在金橋,移動視頻運營基地勢必產生“磁鐵效應”,吸引相當規模的視頻內容提供商、IT技術服務商、視頻創意產業齊聚金橋,為金橋搶占網絡文化產業、3G產業的制高點提供了先機。
“除了網絡文化產業,金橋開發區的發展并不偏廢某個產業,而是謀求為企業提供融研發、制造、物流、銷售等環節為一體的產業環境。完善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環境,是諸多海內外知名企業青睞金橋的首要原因。”沈榮介紹。比如中國移動等將其視頻運營基地選擇金橋,正是因為金橋擁有諸如貝爾阿爾卡特、華為、西門子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信息電子產業龍頭。
從靠政府政策到提供深度的綜合服務
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扶持,曾是中國相當多的出口加工區快速發展的原因。然而在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單純的行政手段已經難以吸引海內外投資,金橋公司早在十年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草地、酒吧、橄欖球場、低密度房子……金橋打造的碧云社區,以自身標準國際化社區的理念,吸引著大量海外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員工入住。沈榮透露,“碧云模式”已經成為了一種成熟的理念,并謀求積極地推廣出去。目前,金橋股份公司正在醞釀理念、品牌、管理輸出,探討其“資本化”的途徑,著手在“新浦東”拷貝打造另一個碧云國際社區的可行性研究。
此外,金橋的廠房經營同樣別具一格,開風氣之先提出了“定制廠房”的理念。針對跨國公司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的廠房,受到不少跨國公司的歡迎。正是有了如此靈活的管理模式,金橋才能成為海內外企業、資本投資的樂園。
目前,海內外著名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銷售中心不斷聚集金橋,金橋已吸引具有投資控股、技術研發、資本運作等職能的中外資企業地區總部近四十四余家。此外,共有五十余家跨國公司在金橋進行“梅開二、三度”的投資。
沈榮表示,“金橋開發區把服務當作產品,金橋致力于為區內企業提供好服務。面向未來,金橋將進一步推動上、中、下游一體的總部經濟的升級,帶動高端人才集聚,加快園區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