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各經濟體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以科技創新、自主發展為核心的國家高新區卻受沖擊較小。2008年,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總收入6.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1.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顯示出較強的生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凸顯出了科技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更深刻揭示出以科技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了我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此背景下,適時啟動省級高新區升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已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國家高新區中,有21個高新區工業增加值占到了所在城市總量的30%以上,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和拉動就業需求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但是目前,56個國家高新區是遠遠不夠的,中國還需要更多的國家高新區來全面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保增長”的目標。
歷史上,每一次大的國際金融沖擊之后,都會伴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和布局。中國在金融危機之后,“調結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要面向未來更長遠地謀劃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搶占全球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國家高新區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前沿陣地。從這個意義上看,省級高新區的升級能加速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充分發揮高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在國際舞臺上,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臺,塑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品牌。從一開始依托科技資源,發展“技、貿”的電子一條街,到現在以企業主體,強化科技創新,自主發展,中關村、張江、深圳、東湖等國家高新區已經匯集了一批國際型企業,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成為了區域品牌。省級高新區升級能為中國塑造更多的區域品牌創造條件,全面提升我國的產業競爭力。
升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通過升級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發展高新區,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積極性,賦予高新區更多的職能,更優惠的政策,為高新區完善發展環境,從而促進高新區的發展。總之,省級高新區升級不僅是推進自主創新戰略的長遠需要,更是“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實現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現實需求。展望未來,國家級高新區必然會在我國經濟舞臺上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