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增強市場話語權,提升核心競爭力。”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閆德英介紹,今年以來,雖然金融危機對許多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開發區大多數企業憑借核心技術率先“突圍”。1-7月份,該區合同利用外資、出口總值分別達9042萬美元、1.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2%、52%。
2002年,當我國許多開發區已經走過10年歷程,正在準備“二次創業”的時候,邯鄲經濟開發區才剛剛起步。為發揮后發優勢,他們制定了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總體戰略,逐步把開發區打造成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區、聚集區。他們積極引進高校人才技術、引入金融投資,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培育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自主知識產權項目。
“外資之所以青睞開發區,關鍵在于我們手握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新的高科技項目。”閆德英告訴筆者,為將清華大學研制成功的陶瓷膠態注射成型新工藝吸引進來,開發區籌資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并提供政策、人才全方位支持,使陶瓷微珠項目順利實現產業化。世界500強企業法國圣戈班集團與陶瓷微珠生產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之后又連續兩次追加投資1650萬歐元。
“今年以來,公司生產的高支竹纖維吸濕排汗等高科技面料在歐美市場訂單不斷,1至7月份累計出口額達225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圣綿紡織公司負責人說。信心來源于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特寬幅功能性棉紡織產品開發基地,圣綿紡織公司通過與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相繼開發出天絲、竹纖維、大豆纖維、莫代爾等數十種環保型、功能型紡織新品,產品暢銷國際市場。
區校合作為開發區搭建了科技創新平臺。目前,開發區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搭建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省級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多家企校聯合實驗室。依托高校的科研優勢,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異軍突起:河北硅谷新材料公司與山東大學合作的高性能碳纖維項目,打破了國外壟斷,將進一步擠占國際市場。派瑞氣體公司與中船重工718研究所合作的NF3高純電子氣體項目,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20%以上。現在,該區已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3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個,國家重點新產品項目9個,各類專利技術和科研成果200余項。
目前,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以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短短數年,開發區累計引進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國家項目46個,外貿出口企業63個,總投資6.8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2.5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1.13億美元,出口總值3.78億美元。
優質外資的不斷涌入,為邯鄲經濟開發區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產業聚集提供了強大動力,助推開發區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指標實現逆勢飄紅。下半年,隨著汽車曲軸、大型液壓設備、特種金屬材料等重大高新技術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竣工投產,預計全年到位外資3000萬美元,出口總值2.1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將實現翻番。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