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引進光伏產業項目10家,實現產值12億元,一座現代化高標準光伏產業基地雛形基本形成。
利用3到5年時間,實現單晶硅年生產能力達到8400噸,銷售收入240億元,多晶硅年生產能力1.2萬噸,銷售收入500億元,傾力打造中國(邢臺)光伏產業基地。
將開發區建設成為GDP超100億,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記者謝曉燕 李開 通訊員王淘麗報道:作為邢臺的產業集聚區、經濟發展的改革試驗區,開發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重點工業項目觀摩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大區域規劃、大項目支撐、大集團發展、大范圍協作”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傾力打造中國光伏產業基地的戰略發展目標,力爭用5年時間,將開發區打造成為GDP超100億、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光伏產業這一“綠色引擎”助推開發區由“開放高地”向“產業高地”轉變,實現開發區新一輪經濟騰飛。
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體發展規劃,開發區把光伏產業作為第一主導產業重點進行培育。專門委托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為開發區制定光伏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基地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確定基地分為晶體材料加工區、太陽能電池生產及配套加工區、光伏應用系統加工區、太陽能儲能鋰電池加工區、中小企業孵化區、綜合服務區等六大功能區。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引進國內外光伏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20家,戰略投資者50家。單晶硅生產能力8400噸,工業銷售收入240億元,占全國生產份額20%以上;多晶硅生產能力1.2萬噸,工業銷售收入500億元,占全國生產份額25%以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能力達到1850兆瓦,工業銷售收入350億元,占全國生產份額15%以上。據了解,今年開發區光伏產業預計產值可達5億元,目前已有6家企業在此基本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其中,晶龍電子材料公司單晶硅生產項目,一期產能達2000萬片/年,項目全部建成后,產能將在一期基礎上翻一番。7月,總投資18.9億元的6個光伏新能源項目相繼開工。到年底,將引進光伏產業項目10家,實現產值12億元,一座現代化高標準光伏產業基地雛形基本形成。
筑巢還需引鳳。為此,開發區加大了光伏產業的招商力度,將原來的一個招商局擴編為4個專業招商局,并針對光伏等主導產業抽調精干人員組成光伏新能源專業招商隊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開展定向、定位招商。今年5月18日,在中國·廊坊國際經貿洽談會上,占地180畝,總投資3億元的深圳科技工業園項目入駐開發區光伏產業園,建成后可承接光伏新能源企業50家。截至目前,開發區省級重點項目14個,其中光伏新能源項目7個,總投資達34.87億元。
引資更需引智。為形成與光伏產業相匹配的人力資源,開發區大力實施招商引智工程,計劃投資15億元,建設國家級檢測中心、國家級論證和標準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產品研發中心等6大項目,最終建成集生產、研發為一體的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目前,已與河北工業大學合作組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項目,為高校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提供支撐的平臺和服務機構。同時,聘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制作光伏產業基地規劃聘請復旦大學制做產業分區規劃,與東南大學合作建設光伏聚光玻璃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與武漢理工大學進行戰略技術合作等。同時,大學科技園的用地已正式簽約并動工建設。
手機版|
關注公眾號|

下載手機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