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湖南)省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共建的長沙國家軟件產業基地——長沙中電軟件園正式開工建設。這一總投資逾30億元的“大手筆”項目落戶長沙高新區,將在6年內吸引1000家左右的IT企業進入基地,新增企業產值達300億元以上。這只是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今年項目建設的大動作之一。記者連日來在長沙高新區采訪時,看到最多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在金融危機陰影下,怎樣才能實現園區經濟的高開高走,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譚杭生說:“項目建設是推動高新區逆勢上揚的關鍵。”
高起點:重大投資項目紛紛落戶
“項目建設是統攬全局的工作,是經濟工作的載體;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項目。”這是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潤兒對經濟工作與項目建設的精辟論述。今(2009)年上半年,長沙高新區以全市“兩幫兩促”活動為契機,在全區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各項重點建設項目、重大投資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
中電集團第48研究所把光伏產業園項目放在了長沙高新區。48所所長唐景庭告訴記者,一年多前,位于新開鋪的48所急于擴大生產規模,長沙高新區成立了專門班子為光伏產業園項目落戶“跑腿”,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48所光伏產業項目投產后產值將達到100億元。目前,48研究所麓谷光伏產業園項目進展順利。長沙高新區將出臺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光伏產品研發生產企業向麓谷聚集,使之成為長沙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增長極。
據了解,現在,高新區內的威勝、湘電水泵、中聯二期、湖大科技園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基本竣工或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江南機器、惠同新材料、電纜附件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加緊實施續建;杉杉科技、科霸電池、博云新材料、金杯電工等重大工業項目相繼開工。此外,近期即將開工的重大工業項目還有3個,總投資12.9億元的金天鈦金屬土方工程已接近完成,總投資超5億元的中冶長天產業基地項目土方工程已完成90%,總投資5億元的48所紅太陽光電項目用地正在進行場地平整。
高速度:半年完成全年開工目標
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羅社輝向記者介紹,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大河西、打造先導區”的戰略決策后,長沙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緊緊抓住這一前所未有的機遇,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努力夯實產業支撐基礎。長沙高新區對每個入區項目,均實行一名區領導牽頭負責、一個團隊全程跟蹤服務、一名工作人員具體聯系的項目建設“1+3”服務模式。目前,每個入園重大項目,高新區均建立服務環境臺賬,形成項目建設長效服務機制。
今年上半年,長沙高新區一批投資過億元的重點企業、重大招商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社會工程項目快速推進,高新區已有新開工工業項目16個,完成總投資44億元,超過市政府下達的全年工業項目開工目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盡管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長沙高新區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逐月加快,特別是工業增長出現明顯回暖,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增長尤為突出:1-5月份,長沙高新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高于全市3.8個和6.3個百分點。作為長沙高新區直管核心園區的岳麓山高科技園(麓谷),上半年實現總收入376億元、總產值3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17.2%;到6月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5.8億元,同比增長25.2%。實際到位外資10349萬美元,同比增長51.7%;完成財政總收入140613萬元,同比增長46.1%;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2955萬元,同比增長32.9%。
高品位:“三個禁入”確保項目質量
今年以來,為引導園區企業走“兩型”發展的道路,以優質項目帶動形成優良生態環境,長沙高新區嚴格執行項目入園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環境影響執行率達100%;嚴格實行“三個禁入”,即高資源能源消耗型項目禁入、有污染項目禁入、不符合產業導向的項目禁入。
未來3年,長沙高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總體發展目標,通過實施“6211”工程,集中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制造等6大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工程機械及先進制造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園等五大專業園區,引進和培育投資過10億元至50億元、產出過50億元至100億元的項目20個,新增產業投資100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1000億元。力爭到2020年,麓谷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占先導區高新技術產值的四分之三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50億元,占先導區地方財政收入的二分之一,真正成為先導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