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保增長、促轉型”大局,自加壓力、克難求進,以必勝信心和創新的舉措,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力求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一是注重招商選資之“理”。發展包括增長,但增長不等于發展,只有理性招商、理性發展,才能真正走出一條效益高、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增長之路。在項目引進上,全區堅持寧缺勿濫、節約資源的原則,突出招引規模項目,大力招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強度高的項目,達不到土地投資強度的項目一律不要,高污染、高資源消耗的項目一律不要。在招商方式上,及時轉變招商思路,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僅上半年,就組織參與了對北美、歐洲、日本、韓國、臺灣的五次招商活動,并不斷加大對上海、北京等地的拜訪活動,積極捕捉大項目信息。在項目服務上,建立了重點企業領導干部掛鉤聯系制度,對區內排名前一百位的企業由副局以上領導掛鉤蹲點,深入企業一線調查研究、掌握實情,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每月對掛鉤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做出分析。
二是加大轉型升級之“力”。強化工業強區理念,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拓長補強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加大轉型升級力度作為重中之重。壯大主導產業,圍繞機電、特種紡織、光電光伏、物流等區內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鏈高端環節,培養產業“龍頭”并延伸產業鏈,把支柱產業變成主導產業,把產業鏈條變成產業“板塊”,形成產業集群;培育產業基地,加強對具有較強研發能力和較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大企業進行招商,以天威五洲合資公司成立為契機,不斷加大投入、做強做大,抓好天威工業園的構建與落實;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注重發展高端商貿業,推進百信超市、百禾醫藥等一批傳統零售商業向大型復合業態轉變,打造現代高新、高輕、高附加值產業體系。
三是發揮科技創新之“勵”。積極發揮“科技領航”激勵作用,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今年以來,全區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高新技術產品17只;申報省科技進步獎6家、專利174件,新增1件中國馳名商標;鼓勵區內漢風科技等6家骨干企業組建了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引導駿馬化纖、華昌化工等企業建立了蘇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鼓勵金帆電源憑借其新異、優質的高技術含量產品,提能擴產、搶占市場、化“危”為“機”,以創新促逆勢發展。
四是共享科學發展之“利”。科學發展觀主張的發展,不只是單一的經濟增長,更不是統計報表上的經濟增長數字,而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能具體感受到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升農民富裕程度。推進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發展特色農業,培育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產出效益。深化農村“三大合作”改革,積極創新農村分配體制,確保今年農民人均生活水平增長10%。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區低保、五保、就業、困難群體大病醫療救助、社會幫困等保障體系不斷健全,2008年新增城保6561人,累計參保人數鞏固在12萬人以上,真正實現了保障惠民。提升人居生態環境。積極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環境監管向農村覆蓋,環保投入向農村傾斜,全力改善農村環境面貌,讓全區人民群眾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