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開始啟動。此次擴建,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將把自身的物流、商務等配套設施與樂化組團規劃建設、南昌經濟開發區、南昌英雄經濟開發區、桑海開發區開發建設連接起來,進一步推動南昌臨空經濟圈規劃建設。
種種跡象表明,南昌的一種新型臨空經濟圈已浮出水面,勢必成為江西崛起路上的新亮點。適時提出將位于此臨空經濟圈核心和門戶的南昌英雄經濟開發區(下稱“英雄開發區”)作為臨空經濟區來打造,可謂是極具前瞻性的一項舉措。
整個江西省開發區有94個,怎樣去整合資源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英雄開發區如何定位并打造臨空經濟區?為此,《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了英雄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羅增明。
不做“風景港”
“英雄開發區作為一個省會城市的開發區,相比于非省會城市的開發區而言,由于它的接觸面更大、所感觸的事物不一樣,人們對它的期望值也不一樣,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自然更重大。”說到打造臨空經濟圈的基礎時,羅增明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到:“英雄開發區成立3年多來,對各項體制、機制的梳理工作已經完成,從經濟承載能力來講也具備了做一些事情的能力和基礎”。
“作為一個新啟動的開發區,不管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即調控能力都需要更多的呵護。開發區一方面被賦予經濟前沿陣地的地位,被視為經濟的發動機,但由于其大多只是本級政府的派出機構,法律法規賦予政府與開發區運作高度相連的規劃、土地、環保等各項職能的實際操作,受本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調控的事項和環節諸多,需要協調的事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開發區發展的掣肘,從這點來看,開發區的軟實力與人們賦予它作為經濟的前沿陣地的地位是不相符的。”作為開發區的領頭人,羅增明從一個獨特的視角提出了這個問題。
缺少呵護的開發區,如果在外界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單依靠自身力量去發展,發展的周期會很長,這對社會或許是種浪費。羅增明向記者舉了個例子:現在南昌發展最好的南昌高新經濟開發區,產值從0—100億花了12年時間,從100—200億花了3年時間,從200—300億花了1年時間。從中可以看出南昌高新經濟開發區前期發展比較緩慢,積累的周期較長,原因何在?
“前期發展中沒有足夠的政策支持、沒有外力的強勢推動而僅靠自己的艱難滾動,資源堆積不夠等,或許也是造成前期發展的緩慢的部分原因。從中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既然開發區是經濟前沿發動機的位置,何不在前期啟動和發展初期工作中集中一些資源加大投放的力度?”羅增明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到,南昌空港周邊有紅谷灘、經濟開發區、英雄開發區、樂化鎮、桑海開發區、共青城區6個區,若能合理的整合資源,形成土地、產業、規劃的互動,將會是很強的資源,但如果都只是在各自的范圍里打打鬧鬧,這樣就難以形成強大的經濟板塊。目前各方面對這一大塊極具潛力的經濟板塊從宏觀、從更大、更高層面上去展開的研究和關注還是少了一些。
假如從經濟板塊這個更高、更科學的層面去看的話,英雄開發區就是一塊“面向藍天”(靠近機場)“面向大海”(毗鄰贛江集裝箱碼頭,又靠近九江港)極具潛力的新的投資熱土,不然,英雄開發區只會成為機場周邊一晃而過的正在慢慢推動的投資地,很長時間都會是一片農場。這是對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的一種浪費。“英雄開發區是一線臨港開發區,我們不要做風景港。”羅增明對記者講述著自己對于空港經濟的最大初衷。
記者從南昌市發改委了解到:為提升南昌市開發區的競爭能力,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功能互補、分類指導、協同發展”的總體規劃原則,將依托南昌中心城區,組建“瑤湖新城”、“大昌北”、“昌南新城”、和以英雄開發區、桑海開發區、新建縣樂化鎮為主的“臨空經濟”四大板塊。這與羅增明的想法不謀而合。
三張“王牌”
“隨著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的擴建、南昌臨空經濟圈的浮出水面,作為南昌臨空經濟圈的核心和門戶的英雄開發區,可以說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非常巨大。”羅增明說。
羅增明細述了將英雄開發區打造成臨空經濟區的自身區位優勢:英雄開發區為“一區兩園”的格局,即位于南昌市北大門的英雄工業園和南昌市南大門的銀三角產業園,占據著南昌市的“南門北港”,交通便捷;距南昌市中心10公里、南昌市行政中心僅5公里,臨中心的區位優勢更是明顯;東臨規劃建設中的機場快速路,西靠“京九”鐵路、105國道、昌九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北接樂化貨運火車站,距南昌昌北國際機場4公里,東南距新贛江國際集裝箱碼頭2公里,也是離九江內海碼頭最近的開發區。英雄開發區是真正擁有著面向藍天面向大海獨特區位優勢。占據水、陸、鐵、空四位一體無縫鏈接的獨特區位優勢無疑成為英雄經濟開發區打造臨空經濟區的第一張王牌。
除現有優越的交通條件外,即將動工建設的南昌地鐵對英雄開發區來說又是一個好消息,地鐵建設好后,英雄開發區與中心城區的距離將進一步拉進,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人才,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麻智輝補充說。
麻智輝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土地儲備量看英雄開發區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當前南昌所有開發區中只有英雄開發區的土地儲備充足,在國家批準工業用地這么嚴格的情況下,英雄開發區的獨特優勢突顯出來了。看來,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建設用地分布廣泛、量大是英雄開發區打造臨空經濟區的又一張王牌。
當《中國經濟周刊》問到英雄開發區打造臨空經濟的產業優勢,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優秀投資者時,羅增明亮出了第三張“王牌”。
給投資者一個太陽
說到這第三張王牌時,羅增明露出了自豪的神情,英雄開發區成立3年多來,各項經濟增速強勁:2008年,全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28萬元,較開發區成立第一年增長47%,全區財政總收入9036萬元,較開發區成立的第一年增長了144%。
“但我還可以告訴投資者,這里(英雄開發區)將升起一輪更大的紅日。”羅增明說。
借把英雄開發區打造成臨空經濟的機會,將英雄開發區意欲申報升級為國家級的開發區,這便是羅增明向投資者承諾的太陽。他說,“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丟開開發區升級所需要的產業、稅收等硬性指標,從發展的潛力看,從區域的范圍角度來審視打造嶄新的板塊經濟,英雄開發區連同周邊相鄰的一片區域整合起來,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級的開發區來做。”
如果英雄開發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在軟硬實力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呵護。同時,英雄開發區將與高新開發區、南昌經濟開發區兩個國家級的開發區在昌北、昌東間通過英雄大橋的連通,形成 “金三角”的經濟板塊框架,將與中心城區的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
“憑借臨空經濟的翅膀,助推江西經濟的又一次騰飛”,是羅增明對英雄開發區的未來發展的展望,也是他駕馭著這臺經濟發動機向正在快速發展的江西經濟、南昌經濟再次許下的承諾。
“南昌英雄開發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為依托打造臨空經濟開發區是助推江西區域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前瞻性舉措。但臨空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南昌英雄開發區如何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將自身豐富的區位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臨空經濟區成為拉動區域增長的新動力將是對政府智慧的考驗。”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盧宇榮博士滿懷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