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渠道招商促進加工貿易項目集聚。充分利用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發展加工貿易的功能政策優勢,通過活動招商、主題論壇招商、中介網絡招商、集中推介招商、產業對接招商,以及“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等途徑,開展多渠道招商,引進了以電子信息為主體的加工貿易項目200余個,總投資超過30億美元,成為加工貿易的主體。通過引導一般貿易企業向工貿一體化轉型,使嘉邁國貿、聯泰國貿等幾十家重點貿易企業逐漸成為加工貿易的新生力量,2008年上述企業實現加工貿易進出口2500萬美元,同比增長1.5倍。
二、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提升加工貿易規模。按照產業鏈整合思路拓展加工貿易,發揮好龍頭企業作用,現已形成圍繞奇美電子的液晶光電及配件加工出口企業群、以技嘉科技為代表的計算機及配件加工出口企業群、以立立電子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群、以海天機械為代表的緊密機械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群等加工貿易特色板塊,通過上下游整合配套和業務配套,帶動了加工貿易業務大聚集、規模大提升。2005-2008年,寧波保稅區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均增幅達到95.8%,高于全市水平60多個百分點。2008年實現加工貿易進出口75.3億美元,其中出口40.1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41.2%和34.7%,全省的16.4%和13.3%。今年1-4月,加工貿易進出口11.2億美元,其中出口5.2億美元,進口6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1/3、1/5和1/2。
三、推進自主創新提升加工貿易發展質量。搭建加工貿易企業技改創新平臺,建立了國家集成電路(寧波)產業園等4塊國家級牌子、區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3個高端人才培養基地、6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改和業務升級,近三年來累計支出上億元人民幣用于專項補助,優勢企業業務得到充分拓展,促進了加工貿易結構優化。據統計,全區電子信息類產品出口在加工貿易出口占比,從2005年的62%提高到2008年的88%;特別是液晶光電企業主體地位確立,2008年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58.5億美元,占全區78%、全市32%、全省12.7%。
四、創新服務機制優化加工貿易運作環境。開辟了加工貿易“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通關、稅務、外匯、工商、建設、經貿等窗口提供便利;推出了預約報關模式、“集中報關、分批出區”通關模式、啟動了一卡口特別驗放、檢驗檢疫分類管理模式;對機電設備進口、木質包裝查驗采取彈性驗放制、堆場現場檢疫、企業拆箱取樣和節假日預約驗放等模式;對以成品內銷、料件征稅的企業,實行料件預檢驗模式;針對重點企業還實行“一廠一策”、“一行一策”,目前區內單批貨物平均通關、檢疫時間縮短至1天以內,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了高效貿易環境。
二、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提升加工貿易規模。按照產業鏈整合思路拓展加工貿易,發揮好龍頭企業作用,現已形成圍繞奇美電子的液晶光電及配件加工出口企業群、以技嘉科技為代表的計算機及配件加工出口企業群、以立立電子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群、以海天機械為代表的緊密機械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群等加工貿易特色板塊,通過上下游整合配套和業務配套,帶動了加工貿易業務大聚集、規模大提升。2005-2008年,寧波保稅區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均增幅達到95.8%,高于全市水平60多個百分點。2008年實現加工貿易進出口75.3億美元,其中出口40.1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41.2%和34.7%,全省的16.4%和13.3%。今年1-4月,加工貿易進出口11.2億美元,其中出口5.2億美元,進口6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1/3、1/5和1/2。
三、推進自主創新提升加工貿易發展質量。搭建加工貿易企業技改創新平臺,建立了國家集成電路(寧波)產業園等4塊國家級牌子、區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3個高端人才培養基地、6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改和業務升級,近三年來累計支出上億元人民幣用于專項補助,優勢企業業務得到充分拓展,促進了加工貿易結構優化。據統計,全區電子信息類產品出口在加工貿易出口占比,從2005年的62%提高到2008年的88%;特別是液晶光電企業主體地位確立,2008年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58.5億美元,占全區78%、全市32%、全省12.7%。
四、創新服務機制優化加工貿易運作環境。開辟了加工貿易“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通關、稅務、外匯、工商、建設、經貿等窗口提供便利;推出了預約報關模式、“集中報關、分批出區”通關模式、啟動了一卡口特別驗放、檢驗檢疫分類管理模式;對機電設備進口、木質包裝查驗采取彈性驗放制、堆場現場檢疫、企業拆箱取樣和節假日預約驗放等模式;對以成品內銷、料件征稅的企業,實行料件預檢驗模式;針對重點企業還實行“一廠一策”、“一行一策”,目前區內單批貨物平均通關、檢疫時間縮短至1天以內,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了高效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