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產業相得益彰
近年來,濟南高新區注重鎖定目標企業培養,以龍頭骨干企業輻射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形成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區內擁有各類企業4000多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1家、過10億元的企業5家、過億元的企業45家、過千萬元的企業102家,已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交通裝備和高端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培植了浪潮集團、松下電子、華光電子、同欣電子等龍頭企業,其中浪潮集團年銷售收入達到123億元,成為全國首批創新型企業,并和中創軟件、積成電子、山大魯能、山大華天一起入圍全國軟件百強企業;
生物醫藥產業:培植了齊魯制藥、博士倫福瑞達等龍頭企業,并在眼科用藥和抗腫瘤藥物研發生產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交通裝備產業:輕騎鈴木、輕騎標致摩托車制造已形成年產100萬輛的規模,吉利汽車、重汽、青年汽車、中車集團等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其中吉利汽車、青年汽車下半年可望實現整車下線;
高端服務業:以軟件產業、服務外包、創意產業和知識總部經濟為主,建立了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游戲動漫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濟南產業化基地等一系列功能性載體,培育了中創軟件、浪潮通軟、得安計算機等一批具有較高成長性的軟件開發企業,引進了NEC、三洋翼志、美國E5、東方新天地等一批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軟件外包和游戲動漫企業。2008年,實現軟件收入162億元,服務外包收入2.1億美元,游戲動漫完成制作9000分鐘。
這些主導產業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成為推動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至4月,高新區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同比9.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7%,主營業務收入增長9.4%,利稅增長2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9%,出口創匯增長26.9%。其他經濟指標的增長也都好于預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入、出口創匯等指標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筑巢引鳳不遺余力
高新區特色產業駛上“高速路”,得益于該區多年來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高承載功能。他們結合“三大片區”實際,加快道路和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區內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配套能力有了較大提升。同時,進一步加快現代化新城區建設,加大綠化、美化、亮化力度,加快城市要素聚集,抓好吃、住、行、購、娛等多方面配套,城市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高新區探索出一條實體化管理為主、“管委會+經濟實體+社會中介組織”三位一體的園區開發建設模式,健全完善“小機構、大服務”的行政模式,形成“體制完整、職能完備、決策自主、工作獨立”的格局。在服務運行機制上,實行“政務公開”、“限時辦理”,壓縮管理層次,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做到了“一棟樓辦公、一站式服務”和“一個窗口對外”。
資金短缺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大“攔路虎”。高新區一方面積極為銀企合作搭建橋梁。在設立科技扶持基金的同時,成立科信擔保中心,爭取銀行對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的支持。目前,已累計幫助企業、研發機構、在孵企業等貸款近30億元。另一方面,探索建立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機制。對濟南市風險投資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加強對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完善科技風險投資、創業擔保等風險投資和管理機制。同時,鼓勵和吸引海內外各類投資主體來區建立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分支機構,加快培育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目前,已引進國泰租賃、長城租賃兩家金融租賃公司,2008年資金投放量達到26億元。
高新區還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截至目前,擁有上市公司16家,上市儲備企業達到80余家。2008年,法因數控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普聯軟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福瑞達生物化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積成電子也已完成上市申報工作(處于靜默期等待最后審批);“新三板”上市工作步伐加快,有6家企業完成了券商內核,10家企業正在進行審計和盡職調查。
打造三大過千億產業
下一步,高新區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通過整合資源、招大引強等措施,全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大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產業,著力培植龍頭骨干企業,使支柱財源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筑巢引鳳,培育新興產業。重點規劃建設3.7公里長、290萬平方米的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帶,尤其抓好怡科產業基地的完善提升、總部基地的竣工和金融商貿中心的開工建設,引進“一部三中心”(公司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營銷中心、采購配送中心)和樓宇經濟項目。
為此,高新區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一是抓園區載體建設。重點依托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建設三大載體:啟動占地4000多畝的齊魯外包城項目;建設15萬平方米的ICT基地;在現有50萬平方米孵化器的基礎上,通過置換整合,再建設50萬平方米的孵化器,使服務外包、軟件研發、游戲動漫、科技孵化等形成規模聚集效應;二是抓政策引導。重新修訂扶持、獎勵政策,對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重大技改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并幫助企業積極爭取市以上科技項目立項,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和技改投入,多出專利、多出名牌、多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年內爭取市級以上科技立項110項,各類專利申請600件,新增各級各類技術中心、工程中心10家;三是抓高端研發機構建設。主要是推進國家信息通信研究院、吉利汽車研究院、山東生物藥物研究院及浪潮、齊魯制藥、齊魯電機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高端研發機構建設。
同時,高新區將繼續加大服務企業力度,拿出1000至200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快股改和上市步伐,積極推進“新三板”上市,力爭今年有3家企業實現主板上市,16家企業完成“新三板”券商內核,上市儲備企業達到60家。同時,通過做大做強科技風險投資公司、科信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提升“一站式”服務,對在高新區內審批的事項,實行集中辦理制;對需要到市直部門審批的事項,實行全程代理制。力爭通過努力,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新增過億元企業10家。